www.321365.com  > 生态建设

淮阳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6-01-07


 

淮阳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林业建设回顾     1

一、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1

二、林业建设存在问题       3

第二章、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第三章  主要目标任务       6

第四章  建设重点       7

一、林业生态工程       7

二、城郊防护林建设    7

三、廊道绿化       7

四、村镇绿化       8

五、林下经济       8

六、林权制度改革       8

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体系建设       9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9

一、投资估算       9

二、资金筹措       10

三、效益分析       10

(一)生态效益    10

(二)经济效益    10

(三)社会效益    11

第六章 主要措施  11

一、落实责任       11

二、创新体制       12

三、加大投资       12

四、科技兴林       13

五、做好服务       14

六、依法治林       14

第一章 "十一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是淮阳县林业快速发展,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县务林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豫政[2007]81号文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把创建园林城和生态县相结合,坚持城乡绿化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统筹规划、统筹发展,全力组织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县建设,进一步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力度,实现了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淮阳县林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近五年来,相继实施了淮河流域防护林、通道、农田林网绿化、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荒地造林、外资造林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县有森林面积46.6万亩, 现有林木总株数4320万株,活立木蓄积达到22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2.1%,比上期的18.6%增加3.5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林木株数、林木蓄积、林木覆盖率"四增长"。

--区域生态明显改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农田防护林面积达到158.1万亩,全县163万亩耕地共建成合格农田林网网格4800个,农田林网与农林间作控制率97.72%,村镇绿化率51.19%,县城建成区绿化率42.62%,沟河路渠绿化率98.37%,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100%,城乡绿化一体化效果日趋显现。2009年已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

--廊道绿化成效显著。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南洛、大广、周商高速,环城生态防护林,以及淮富路、文昌大道东延伸线与沙颍河、新运河等主要河流两侧通道绿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主要河流、县城外围为重点的绿色通道框架。县级以上公路7条,长148.8公里,46条县乡公路,长371.2公里,23条主要沟河,总长441.6公里,已全部绿化,完善了县域内生态绿色走廊。

--工程项目注重实效。据统计,2006-2010年,完成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项目造林12.4万亩,中幼林抚育改造2.42亩,年均造林2.5万亩,特别是2007年省政府确定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后,2008年新造林3.6万亩,2009年新造林3.94万亩,是造林速度增长最快的两年,也是造林成活率最高的两年,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造林绿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林业产业持续壮大。"十一五"期间,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增加,全县林业产业讯速发展,特别是板材加工业已形成林业的龙头产业,现有木材加工厂家 368 个,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规模的木材加工经营企业86个,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20多万立方米;经济林总面积达2.8万亩,经济林年产量2870万公斤,周口绿野酒业有限公司葡萄酒生产线建成投产,发展葡萄原料基地1200亩;苗木花卉育苗面积达1.5 万亩,从事林业育苗、园林花卉、高效经济林、承包造林等实体达到 26家。林业产业年产值达2.8亿元,全县林业总产值为4.6亿元。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和破坏森林资源责任追究制度,全县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得到严厉打击;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林木确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5%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淮阳林业公安派出所升格为淮阳森林公安局,警力、装备得到加强,办公办案条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乡镇林木管护办公室,完善了林业基层网络。实施省级林木种苗工程项目2个,累计建设面积620亩;新建省级林木病虫害检测点12个。

二、林业建设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林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制约着淮阳林业发展的许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田林网完善提高的任务还很重,廊道绿化乔灌花草结合的林带比例相对较低,树种配置和结构层次单一,绿化景观效果有待提高。

(二)、森林资源虽有一定数量,但树种较单一,杨树种植面积占80%以上,同时大部分围村林多以十年以上的中、近熟林为主,林分质量不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林密度较大,林木生长缓慢,成林不成材,生态经济效益低下。

(三)、社会护林意识不浓,非法侵占林地和乱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存在一定威胁。

(四)、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低,缺乏支撑林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经营水平低下;缺少林下经济。

(五)、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多年来,林业建设投资主要是补助形式,单位面积投资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林成本的需要,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局部造林质量不高;村镇围村林,片林大部分是农民自发栽种,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管理落后,滞后的林业基础保障能力与艰巨的林业建设和资源保护任务不适应。

以上这些问题是淮阳未来林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课题和努力改进的方向,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章、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党中央和省、市各级确立的新形势下林业的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林业发展总体思路,进一步确立以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林权改革,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为现代林业建设与节能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林业产业发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的原则。在城乡绿化、生态工程建设、林产业基地建设、林产品加工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中,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

(三)、坚持分类经营,搞活商品林,通过创新思路,盘活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

(四)、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加强扶持,搞好服务,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发展林业。

(五)、动员社会力量,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林业建设,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促进林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坚持科技兴林原则,建立林业科技保障体系,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七)、发展林业产业,挖掘林业的经济功能,做大做强林业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林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确保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八)、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贯彻执行林业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第三章  主要目标任务

一、新增造林2.2万亩,更新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11万亩,完成省厅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县森林面积达到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以上;林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二、建设新农村绿化美化示范村3个,创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1个。

三、启动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作。

四、建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0.1万亩,扶持建设0.1万亩葡萄观光园基地,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

五、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基地0.5万亩;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六、开展法制宣传;强化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森林资源安全刑事案件打处率达80%以上,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0%以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灾害测报准确率、无公害防治率、种苗产地检疫率提高到95%以上。力争纳入国家级测报点。

第四章  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工程。

      五年内建成国家绿化模范县,实施国家和省级八大工程,其中,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三大林业产业工程: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

二、城郊防护林建设。

城郊防护林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和国家绿化模范县的重点部位。环城路两侧、县城主要出入口要按照城市景观道路规划设计标准,多树种结合、乔灌花结合,注重色彩搭配,突出特色、干出精品。进一步加大城郊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标准的花卉苗木和果品经济林,注重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发展,加强城郊森林公园、龙湖湿地公园建设。通过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凸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廊道绿化。

廊道绿化要以道路绿化、河沟渠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重点,高标准补植完善,加快形成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交相辉映的森林景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重点完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道路两侧的农田林网建设,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总体规划,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突出生态廊道建设景观化。

四、村镇绿化

      村镇绿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植树造林的一个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村容村貌整治、绿色家庭创建等活动,以村镇周围、村镇道路两侧、农村房前屋后、庭院为重点进行绿化、美化,多树种合理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增加林业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以休闲、赏花、品果为主的"农家乐"项目,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

五、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迅速增加的有林地面积,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菌、林禽、林畜、林菜、林药、林草、林蝉等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力争"十二五"末期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2.0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农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催生扶强,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业互补,形成产业良性发展,催生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六、林权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对集体林和新造林地及时明晰产权,向林权所有者颁发林权证,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造林就发证,切实把握好确权发证这一林改关键环节,确保林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淮阳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实现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以此为龙头,形成县、乡机防队、防治公司、专业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防治模式,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业务。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豫政[2007]81号文件)。

(二)投资标准

1、林业生态建设造林工程综合投资标准按800/亩。

2、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综合投资标准按300/亩。

3、林业产业工程综合投资标准按2000/亩。

(三)投资估算。

经测算,规划总投资24885.76万元。

1、林业生态建设造林工程总投资3360.0万元。

2、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总投资3300.0万元。

3、林业产业工程总投资4400.0万元。

4、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投资13095.76万元。

5、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投入50.0万元,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投入80.0万元。

6、其它规划建设投资6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完成规划建设任务需总投资额24885.76万元,其中,国家林业建设投资3732.86万元,占总投资15%;省级财政投资4977.15万元,占总投资20%;省辖市财政投资3732.86万元,占总投资15%;县级财政投资4977.15万元,占总投资20%;吸引社会资金及建设单位自筹7465.73万元,占总投资30%

三、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将产生综合效益价值14762.1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2820万元,经济效益价值为942.1万元,社会效益可计算价值为11000万元。

(一)生态效益  

      规划任务完成后,新增森林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82万吨,效益价值为582.8万元;释放氧气1.61万吨,效益价值为806.1万元;保护野生动物功能价值600.4万元,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分别为13.9万吨,滞尘1.9万吨,杀菌功能价值830.3元;将新增城镇林木123.2万株,节能减排效益价值亿元。

综上所述,规划任务完成后,新增森林年将产生生态效益价值约为2820万元。

(二)经济效益

1、木材价值。防护林林地年均蓄积生长量0.8立方米/,中幼林经抚育后年均蓄积生长量增加0.2立方米/亩,用材林年均蓄积生长量1.35立方米/亩。出材率按平均65%,木材平均价格610/立方米。

根据以上标准推算,则规划完成后,年均增加木材价值942.1万元。

2、园林绿化苗木及花卉价值。新建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0.17万亩,建成后,则新增经济效益0.124亿元。

(三)社会效益

      规划全面实施后,将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按年人均工资1.1万元计算,新增就业价值达到1.10亿元。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了森林博物馆、城市园林等一批森林文化设施的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让更多的人知道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圈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观深入人心。

第六章 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

      建立各级政府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实施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每年都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并将结果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县林业局要抓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工程施工合同制。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工程管理单位,每年要编制工程作业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二、创新体制。

      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按照森林主要用途的不同,把现有森林和全部林业用地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逐步改变现行的造林投入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非公有制建设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按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用于林业生态建设。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规范、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惠民措施,不断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强化工程投资管理,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谁决策、谁负责",建立有效的投资评估制度和专家参与制度。建立投资竞争机制、招标代理、验收拨付等制度,发挥政府投资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政府投资补偿、以奖代补、政府贴息等投资分类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稽查、监督力度,从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到后期评估进行全过程监督,层层落实责任,发现问题逐级追究责任。

三、加大投资

       坚持政府和企业、社会并重的原则,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各级政府要把林业建设管理及林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优先安排并逐年增加。各乡镇要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并注重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开发等项目相结合,走企业+基地,公司+农户,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切实解决好造林绿化占地、林木管护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遵循市场规律,投资实行市场化动作,注重吸引社会投资,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引导、扶持机制。

      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各种所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林业发展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经营方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提倡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大中型河道两侧的土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进行合理流转,鼓励企业和个人租赁、承包,或村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合作造林,林木收益按比例分成。投资者经营期间可通过租赁、转让、出售等方式转移林木所有权或收益权。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切实落实林业建设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大贴息扶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要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民营造林大户和企业造林,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培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科技兴林

      切实加强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努力搞好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有关单位的农(林)业专家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和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认真搞好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林业发展水平。生态建设出"精品",产业发展创品牌,林业管理上水平,实现林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林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稳定林业科技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设计、实施、验收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进行。突出数字林业体系建设和"3S"技术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

五、做好服务

       林业部门要切实做好种苗培育、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重点做好苗木调配,技术服务与质量监督。对现有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积极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带头建示范园区,带领群众搞好造林绿化。加强优质树种的培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培育数量充足的良种壮苗,保证规划实施的苗木供应。

六、依法治林

       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实行木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认真落实《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使用劣质苗、假品种,造成苗木成活率低、造林失败的,一经发现坚决追究责任。各乡镇要明确一名负责林业的专职干部,充实村级林木管护人员,制定完善的林木管护制度,坚决杜绝"重栽轻管"、"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再度发生。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装备现代化建设。抓好林政稽查队伍、木材检查站和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工作,完善"一站三网"森防体系,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和受害率,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淮阳的森林资源合理有序增长。

      发达的林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富裕、社会进步的象征。按照长期规划和短期安排,切实抓好"十二五"林业工作,坚持农田林网高标准,廊道绿化上档次、城镇绿化上台阶,林产品加工上规模,支撑体系建设上水平,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一步把森林引进城市和村庄,把城市和村庄融入森林,全面构建绿色生态和谐家园,提升我县绿化品位,实现生态良性发展。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信息来源:www.321365.com管理员 | 责任编辑:www.321365.com管理员